瑞安鼓词代表人物 瑞安鼓词喜马拉雅听

09-15 5阅读

本文目录一览:

温州鼓词的代表作品

1、《七子十三生》作为温州鼓词的代表作品之一,共有13集。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,展现了温州地区的社会生活、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。每一集都独立成章,同时又相互关联,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。通过这部作品,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温州鼓词的魅力以及温州地区的历史文化。

2、集。温州鼓词俗称“唱词”,是流行于浙江温州以及毗邻地区的曲艺形式,其中《七子十三生》共有13集,是温州鼓词的代表作品之一。

3、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。艺人们演唱用的主要乐器,有牛筋琴、扁鼓、三粒板、小抱月等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长篇曲目有《陈十四娘娘》、《十二红》等。2006年5月20日,温州鼓词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4、唱的具有温州人文特色的鼓词有《高机与吴三春》、《王十朋中状元》、《陈十四收妖》等,还有《九美图》、《粉妆楼》、《二度梅》、《岳传》、《七侠五义》、《封神榜》等。

5、温洲鼓词《薛仁贵》是一部以唐朝名将薛仁贵为主角的地方曲艺作品。它用温州地区特有的鼓词形式,讲述了薛仁贵从平民起家,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的传奇故事。温州鼓词是浙江温州地区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,以说唱为主,伴奏乐器主要为鼓和拍板。其唱词通俗易懂,韵律优美,深受当地群众喜爱。

6、阮世池(19211-),瑞安市安阳镇人。浙江省文化厅首批命名的民间艺术家、温州鼓词“阮派”创始人。十四岁拜王启凡学艺,后重师陈宝生、陈阿奴先生。十七岁时,以唱《五凤图》、《十二红》成名。解放初期,任瑞安市曲艺改进会副代表。

瑞安鼓词代表人物 瑞安鼓词喜马拉雅听

鼓词文化名家之一:温州鼓词林秀珍简历

1、林秀珍(1969-2-),瑞安马屿玉岙人。1985年4月开始随父学艺,16岁就开始正式登台演唱,从艺期间勤奋好学,天资聪颖,虚心求教,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,表演庄重,刻画人物感情细腻,唱腔平缓自然,吐字清新,道白自如。故此脱颖而出,在温州艺界崭露头角。

2、阮世池(19211- ),瑞安市安阳镇人。浙江省文化厅首批命名的民间艺术家、温州鼓词“阮派”创始人。十四岁拜王启凡学艺,后重师陈宝生、陈阿奴先生。十七岁时,以唱《五凤图》、《十二红》成名。解放初期,任瑞安市曲艺改进会副主席。

3、手机版 我的知道 温州鼓词青龙剑全部林秀珍 温州鼓词青龙剑全部林秀珍... 温州鼓词青龙剑全部林秀珍 展开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1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,搜索相关资料。也可直接点“搜索资料”搜索整个问题。

4、据已故名艺人季松年、管华山说:温州鼓词,“始于明代,由横阳里巷之曲与词曲合并而成。”横阳是今天温州市平阳县的古县名。它是中国最大的县份之一,1981年的时候,人口就达152万,后经国务院批准分成两个县,现在的苍南县就是从原平阳县析出来。

5、温州鼓词的艺术传人已知的有清代的白门松、阿光儿、毛行发、陈昌德,民国时期的曹岱卿、陈壬莲、李庆新、李林姆、白象珍、王阿坤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管华山、阮世池、郑明钦、丁凌生、陈志雄、方克多、徐玉燕、林秀珍等。进入21世纪以来,温州鼓词的发展面临困境,演出很少,传人断档,急需保护。

瑞安鼓词艺人名辈

1、在瑞安鼓词的历史长河中,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艺人,他们以独特的技艺和表演风格各领风骚。清代的白门松,以其卓越的唱词技艺闻名遐迩,赵钧和项嵩的评价都对其赞誉有加。阿光儿则以诙谐幽默著称,其演唱灵活多变,深受听众喜爱。

2、陈昌牌(1865—1947)又名牌先,号称“天下一”,瞽目,平阳县鳌江镇滨海村人,系温州鼓词已故名师,温州鼓词牛筋琴的创造者。他的一生为温州鼓词的创新、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。他起初从好朋友陈焕昌和陈尤千处学些戏班和学习班得来的知识,在乡里小有名气。在22岁那年拜师著名鼓词艺人萧江毛家处毛阿发学唱温州鼓词。

3、白门松不只是赵钧对他作过评价,又项嵩《午堤集》:“瞽者白门松,工唱词,远近争致之。名且出于其乡土族以上……”可见白门松声誉之高。阿光儿,以诙谐闻名,演唱时能随机应变,出口敏捷,风趣横生。同、光年间,有上坞发、毛行发、东山德、陈昌牌等名扬曲坛。

瑞安鼓词名家介绍

现为中国曲协会员,第二届浙江曲协副主席,温州曲协副主席,瑞安市曲协主席,瑞安市政协常委、四届温州政协常委,曾任瑞安1-6届人民代表。陈昌牌(1865—1947)又名牌先,号称“天下一”,瞽目,平阳县鳌江镇滨海村人,系温州鼓词已故名师,温州鼓词牛筋琴的创造者。他的一生为温州鼓词的创新、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
胡平,瑞安市文化馆副馆长,曾多次在曲艺比赛中获奖,对温州鼓词音乐有深入研究和改革,对地方曲艺音乐采集和研究卓有成效。郑明钦和万爱琴作为瞽目的鼓词名家,他们的演唱风格和技艺深受听众喜爱,为温州鼓词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徐玉燕作为新一代鼓词艺人,自出道以来屡获殊荣,作品广受好评。

林秀珍(1969-2-),瑞安马屿玉岙人。1985年4月开始随父学艺,16岁就开始正式登台演唱,从艺期间勤奋好学,天资聪颖,虚心求教,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,表演庄重,刻画人物感情细腻,唱腔平缓自然,吐字清新,道白自如。故此脱颖而出,在温州艺界崭露头角。

陈小宝 1972年开始学习温州鼓词,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民间曲艺演唱、创作、辅导工作。改编了大量温州鼓词曲目,如《孟丽君》、《十美穿金扇》、《粉粧楼》、《兄妹双侠》、《灵经大传》等,深入农村、山区、海岛为广大听众演唱,深受温州各地听众的欢迎和好评,尤其是演唱的长篇大词《灵经大传》。

瑞安话的相关

瑞安话,作为南部吴语的典型代表,是浙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方言,主要在瑞安市流通,与温州话、平阳话、文成话等吴语东瓯片方言紧密相连,也可称为浙南瓯语。瑞安市的方言格局丰富,其中福建话属于闽语闽话系统,主要分布在龙湖、营前和东岩等乡镇。

民俗专家认为瑞安是温州鼓词的发源地,理由是:鼓词一直是用瑞安话说唱,也只有用瑞安话才押韵。著名词师管华山、阮世池都是瑞安人,长期以来已形成自己的流派 。瑞安仙降人彭阿元首创了伴奏乐器牛筋琴。制琴的重要材料牛筋,是马屿人阿海制作的。

首先,有些词汇源自古代书面语,如“乐事”,在瑞安话中意指事情办得顺利或令人满意,如“这件事办得真乐事”。这个词在《牡丹亭》和《红楼梦》中也有相似的含义。同样,“生分”在方言中表示感情疏远或害羞,与《红楼梦》中的“不生分”有着微妙的关联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周公解梦.鬼谷子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